2014/10/12

《波其武論三位一體注解》問六,題一,正解三

Super Boethium de Trinitate
q6, a1. Ad tertiam questionem.


本節主要探討的主題為「神學科學是否必要從『通幾法』進行探討?」以下為阿奎那的主要意見摘要。

阿氏本文主要分為三部分回應此問題:首先破題,其次證實,最後引申。首先(第一段)他就破題指出:自然科學採用的是質測法(rationabiliter),神學(divina scientia)採用的是通幾法(intellectualiter)。而質測是神魂以理性的模態(modus rationis)運作,通幾則是以理智的模態(modus intellectus)運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阿氏在此指出人類理智與上帝或天神(angelus)理智的類比關係,他認為只有當我們達到通幾之知,就是以壹觀殊時,可以與上帝或天神一樣說是有理智的。理智是以類比方式用於上帝、天神與人類上的。

2014/10/11

《波其武論三位一體注解》問六,題一,正解二

Super Boethium de Trinitate
q6, a1. Ad secumdam questionem.

本節主要探討的主題為「數學科學是否必要從『習取法』進行探討?」以下為阿奎那的主要意見摘要。

數學科學(mathematica scientia)採用的方法為「習取法」(disciplinaliter):

ㄧ、習取法的界定

「所謂學習不過就是從另一門科學取得認知,當我們以習取法獲取認知,我們的認知程序引導我們到被稱為科學的確定性認知;而這種情形在數學科學裏屢見不鮮。」(Cum enim discere nihil sit aliud quam ab alio scientiam accipere, tunc dicimur disciplinabiliter procedere, quando processus noster ad certam cognitionem perducit, quae scientia dicitur; quod quidem maxime contingit in mathematicis scientiis.)

2014/5/20

巴赫為馬利亞的尊主頌譜曲



Bach:Magnificat in D Major BWV 243
(巴赫為馬利亞的尊主頌譜曲;
《路加福音》1:46-54〔武加大譯本〕

2014/5/7

關於西教的一點想法

西文的核心正在西教,然而西教究竟是什麼?是哲學還是基督教。若說是哲學,仿佛主導現代西方世界形成的基督教就被忽略。若說是基督教,仿佛西文中持續具有主導性的理性思辨就被遮蔽。
事實上,基督教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基督教,從中世紀,也就是現代西方形成之際而言。因為基督教以非常特殊的形式主宰與持存在西文之中,更可以說,基督教一方面是非常有彈性的形態,可以與各種意識形態融合;另一方面,可以說,基督教除了最核心簡單的幾個信條之外,並沒有非常精緻的文的內藴,使得他必須委身於不同的意識形態才能發展。在西文中,她就與哲學結合,徹底的希臘化,但是也反過來主導希臘化的方向。
不論如何,基督教最後委身在哲學中,哲學使她成長茁壯,沒有哲學,基督教無法長成今日的模樣,經院主義就是她的高潮與高峰。哲學幾乎成為基督教的全部,在西文中,已經不可能在脫離哲學的方式下談到基督教,若是離了哲學,基督教也無法被談論與思考。
這樣,到底西教是哲學還是基督教呢?大概就是哲學吧,但是就是基督教哲學。換句話說,根本不可能區分哲學與基督教了。


若有人問說:是否來自希伯萊文明的基督教征服了希臘哲學呢?仿佛是希臘哲學以營養基督教、發展基督教的方式征服了基督教吧。

2014/1/30

讀書筆記:亞里士多德《後分析論》回傳中世紀拉丁世界簡史


D. 法蘭斯:〈導論〉,D. 法蘭斯(編),《古典晚期與其後對亞里士多德「後分析論」的詮釋》,萊登與波士頓:比歐,2011。
de Haas, Frans: ‘Introduction,’ in Interpreting Aristotle’s Posterior Analytics in Late Antiquity and Beyond. Ed. by Frans de Hass.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1.




2014/1/7

阿奎納科學理論研究的起點

十三世紀亞里士多德著作回傳拉丁世界推動經院主義的科學革命,各個知識門類進行了全面性的內容革新與方法討論。阿奎那所處時代正在該科學革命的浪頭上,對於早期經院主義甚至中世紀早期到大學興起之間對於科學老看法與科學革命中對科學的新看法當有清晰的對比感受。阿奎那共同討論如何從老科學轉渡到新科學的論述應該構成對阿奎納科學理論研究的入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