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29

當代心理學與公教觀點(二)

Modern Psychology and Catholic Understanding Part2
斐弗雷J. Fraser Field(作);典耀漢(試譯)【本文不代表譯者觀點;因譯者非專業,故觀文宜會通大意,勿字斟句酌。】

「從諮商師和心理治療師所扮演的倫理角色來看,他們企圖扮演一種世俗的教士以建構良好生活的標準,卻時常促使人們轉向一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生觀。」“In their moral role, counsellors and psychotherapists tend to function as a kind of secular priesthood purporting to establish standards of good living while often facilitating a transition to a non-religious view of life.”
120px-Cross-Bottony-Heraldry.svg 120px-Psi2.svg
當代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創建者一點也不怯於表露他們對於正統基督教[1](orthodox Christianity)的敵意。

馬雅博(Abraham Maslow)就形容傳統宗教為「病態的」,梅著落(Rollo May)則宣稱傳統基督教是為「弱者」所設,而弗艾睿(Eric Fromm)將之比為精神性納粹並稱之「盲目崇拜」。戎凱兒(Carl Rogers)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者吧,他就斷言傳統宗教的倫理觀是「荒謬的」。
傳統宗教與當代心理學彼此間有種微妙的關係,因為它們都提供哲思與方法整頓人們的內在生命。這份功能類似之處可能成為了彼此間有敵意的最大原因,而這幾年來敵意也標示著心理學與正統基督教間的關係。
然而很難從書面資料去看出整個業界中的這種態度,尤其像是在多數體制化的偏見形式下,心理學者傾向於不去察覺他們的執見。雖然在心理學的領域中有充分的跡象是關於廣泛、顯然作為論據的偏見和科學上不正當之反宗教的偏見。
§
反宗教偏見的證據,舉例來説,可以從:心理學者的授權與聘任、認證和研究所的入學許可等領域中的資料發現。
另一方面,宗教雖則可以說作為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社會力量,對於諮商中宗教層面的研究仍舊是有風險的作法,也只有極少的主流諮商期刊願意刊印。
魏保祿在史丹佛大學堂的研究所中形容「...宗教被當作悲哀的過時產物對待。有時一個人的宗教信仰會在性向測驗中被『測量』。而通常將持有傳統宗教觀點的人們解讀成是法西斯式獨斷的類型。」
在心理的運作中存在著宗教的變項,不過在臨床訓練中缺乏使掌握這些變項的訓練。誠如柏艾倫(Allen Bergin)所言:「種族、性別和民族起源現今都獲得應有的關注,唯獨宗教仍然是學術界的孤兒。」
§
當代人本心理學建立者馬雅博大聲疾呼,他相信心理學者之所以對宗教表露敵意,正是因為這基本上是兩股相互競爭的勢力,也是對同樣的人群行善的兩股力量。
在提供良好生活的準則上,心理學者企圖將自己的專業形塑成最值得信賴的權威,而在過程中可預期地傾向貶抑宗教的價值,並希望合理化自己對宗教信仰的角色與聲望的定位。
今天有許多人像過去曾經去找過司鐸(神父)一樣去尋求諮商師的幫助,希望找著慰藉、寬恕、生命意義與邁向新生命的契機。而有些諮商師認為心理治療的系統可推源於傳統宗教形式,並指出心理治療固有宗教的外形,實質內容卻是世俗的。
心理學者索羅伯認為這是好事一樁,也就是「…心理學者們開始澄清他們用的方法中有甚麼面向是作為某種形式的宗教替代品,非常擬似於宗教傳統,並且把握了在宗教情境中會使人自然地達致委身於信仰與靈性發展的那些動力。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就可能可以回應這些舉足輕重的宗教動力,它們構成人類靈性潛能的需求,而不僅只是心理的需求而已。」
§
如果服務的領域完全不同,宗教與心理學兩者理當不衝突;問題的癥結在於當今的諮商師與心理學者同時兼具科學與倫理(moral)的雙重角色。然而他們作為科學的這個角色向來是鮮明的,作為倫理的角色卻常是隱晦的。「當代心理學中特別值得注意的部分實際上就是一種宗教倫理的思維(religio-ethical thinking),尤其是臨床心理學(clinical Psychologies)。他們其實是結合了有宗教、倫理和科學語言的學科。只要對這些心理學進行仔細的分析,就會發現它們之中存在著宗教與倫理的分界線,而它們自身和普羅大眾對於這點不甚清楚。通常我們宗教機構的領導人也沒有意會到自己所使用到的心理學中宗教與倫理的向度。」(唐˙布朗寧〔Don Browning〕)
從諮商師和心理治療師所扮演的倫理角色來看,他們企圖扮演一種世俗的教士以建構良好生活的標準,卻時常促使人們轉向一種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生觀。
正如一名學者所觀察的,在心理學與基督信仰之間溝通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心理治療師不願正視與提到前者,且在必要的時候為自己私下預設的倫理觀點辯解。
我想一再強調的是,諮商只要在正確的脈絡──也就是基督教的脈絡中──可以是極大的幫助。若你有諮商的需要,我的忠告會是找到一位有健全正統信仰兼具良好心理學訓練的公教徒,能在對人的本性與終向有成熟體認下實行他的諮商技術。
J. Fraser Field: Modern Psychology and Catholic Understanding – part 2, 2009/5/29 from: http://catholiceducation.org/articles/civilization/cc0167.html

[1] 譯者按:本文中所用的「基督教」所對應的英文為“Christianity”相當於“the Christian religion”或一般人所稱的廣義的「基督信仰」或者「基督宗教」。由於本文作者為公教徒(catholic),故當他文中提及「正統基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時,所指為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或天主教,而非基督正教(Orthodox Church)或一般人所稱的東正教。詳細內容宜參考教會史書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